Article Sharing

建構中的交流平台

黃健偉

社聯總研究主任

這樣開一個欄目,分享我在推動服務為本研究方面的最新想法,雖覺得有意思,但亦感有點不適應。我像與一群人分享,卻又像自說自話。無論如何,從今天開始,每兩星期的星期一,我都會在這裏和大家一起繼續探討我們在10月11日研討會內提出過的問題。我會分享我的想法、或提出一些構思或建議,亦期望得到你們回應。

既然由研討會而起,就先談談這個仍在建構中的平台吧。研討會後,我問自己和我的同事:下年再聚時,這個研討會應如何組織討論?

當初組織這個研討會,是源於一個仍未有實現想法。當時我希望可以組織界內參與服務研究的同工,結成互助網絡,提供一些較實質的支援。但在現實環境中,有各種難以解決的問題。當時有同工意見認為研討會的組織形式有其好處;機構鼓勵同事出席,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習,但又無須處理代表性、時間、人力投入的問題。

其後,我參考了一些外國的資料,發現有些國家有組織全國性NGO研究會議;用意是要形成一股氣氛,讓有關人員和機構每年均有一個大家期待的會議平台,分享交流。這正是去年研討會中機構及同工都認同的方向。

過去研討會議的經驗讓不少業界同工把研討會理解為「聽嘢」、「學嘢」的機會,這當然沒有錯;但曾參與分享的都會明白,你得著最多的時候往往就是分享的時候。現時,很多機構同工都很樂意分享服務經驗,但對分享研究經驗則感到有壓力,他們覺得自己的研究「未夠班」、「不嚴謹」。所以,組織研討會不難,要組織一個參與度高、參加者又可以較輕鬆地交流的平台就比較困難。討論氣氛是一個極須處理課題。今年Prof Irwin Epstein的發言,或許讓同工得到更多的信心,以Practitioner-researcher的身份,參與更多社會工作知識的創造和分享。但除了認知上的轉變外,能夠有鍛練身手的機會亦十分重要;據我了解,有個別機構內部會有這樣的分享會,這種做法對提升同工分享服務研究的信心很有幫助。

另一個問題是討論內容。這兩年,我們已經收集了很多意見,面前的結構性、系統性、技術性問題,大致清晰,開列如下:

  • 實証專業技術
  • 機構系統/誘因
  • 技術支援(工具、資訊)
  • 財政資源
  • 網絡
  • 交流平台
  • 行動策略/目標
  • 推動的原則/價值立場

 

這些問題,機構和同工都十分關心,但就如何處理這些問題,要開展和參與討論並不容易。我現在粗略的想法是,希望可以每年討論、甚至處理最少一個議題,例如財政支援的問題、技術培訓問題等等。

除此之外,據我們同事的觀察,參加者對於服務研究經驗的分享,參與十分踴躍;由學者介紹學術研究成果,讓大家討論這些結果及其對服務的啟示,參加者似乎亦歡迎。我相信,界內肯定有很多有趣、有意思的服務研究,是社聯未必能接觸到的,讀者如接觸到這些服務研究項目,敬請推介。

從一開始,我便把這個研討會當成集體運動(Campaign),面對社福界比較分散的現狀,顯得我有點「唔化」,但若只是基於自己對業界的想像去組織一個研討會,也不是出路,所以我仍然「夢想」大家可以組織起來,共同建構和擁有這個平台。既然是共同建構和共同擁有,這個平台如何建構,應開放讓大家參與;將來這個平台的存在意義,也應由大家決定。

2012年11月5日

FACEBOOK Up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