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優質社會服務實踐與研究會議
「透過循證為本方法展現社會影響以推動機構發展」是本屆會議的主題,並邀請本地社會服務機構,分享他們如何評估其服務的社會影響,藉此得到發展相關服務的啟發及開拓資源。我們亦邀請團體介紹不同的量度社會影響的模式及做法,讓參加者了解各種模式的應用及所涉及的資源。私人資助者代表亦會分享他們對社會服務機構在循證為本交代上的期望及要求。
此外,我們更有幸邀請到新加坡國立大學的Albert Teo教授作主題演講,教授在商學院的管理及組織學系任教,熟悉機構生態及管理等範疇。他將在會議中介紹新加坡如何推動社會服務機構,以實證展現其服務的社會影響。教授亦會在會議翌日為本會舉辦工作坊,講解如何在機構打造更有利於進行社會影響評估的環境,以推動服務發展。
$280 (社聯會員) / $330 (非社聯會員) (3月20日報名前)
* 特別優惠: 同時參與會議及工作坊
$430 (社聯會員) / $530 (非社聯會員) (3月13日報名前)
$580 (社聯會員) / $680 (非社聯會員) (3月20日報名前)
9:00am | 歡迎辭 | |
9:10am | 主題演講:
Professor TEO Chu Ying, Albert | |
10:10am | 會議1 – 個案分享 | |
救世軍青年就業服務使用社會影響評估的經驗分享鄺嘉仕先生
救世軍 |
開飯服務 – 童心飯堂:社會影響評估與服務發展趙漢文先生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 |
|
評鑑聖雅各福群會土作坊的投資與回報鄭淑貞女士
聖雅各福群會 |
出產及效益為本評估以外的新一頁張一心女士
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 |
|
11:50pm | 小休 | |
12:00pm | 會議2 – 社會影響評估工具分享 | |
如何運用SROI進行質性社會影響評估?阮耀啟博士 香港社會效益分析師學會 |
||
社會效益量度 – 由小做起關志康先生 豐盛社企學會 |
||
社會效益評估及評估框架張博宇先生 團結香港基金 |
||
1:20pm | 午餐 | |
2:30pm | 會議3 – 投資者分享 | |
效益評估 – 賽馬會慈善基金採納的架構王兼揚先生
朱麗盈小姐 香港賽馬會 |
||
3:30pm | 小休 | |
3:45pm | ||
主題討論會 | ||
香港推動社會服務實證為本 : 挑戰和前路Professor Minseop KIM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
4:45pm | 總結 |
主題演講: 實況理解(Ground Sensing): 由社區描繪(Community Mapping)到影響評估
實況理解一詞經常在新加坡的社區發展界別中出現。它的意思是推動社區發展的前線同工會進行各項工作,以了解社區內不同持份者的想法和觀念,感受和態度,以及他們的行為和行動。進行實況理解可確保服務/計劃有其效用及影響力。
在設計一項服務/計劃前,必須先進行社區描繪。作為實況理解的其中一種形式,社區描繪能夠加深前線同工對社區人士的的夢想和志向、其困難、需要和優先考慮事項,以及他們的資本、資源和優勢的了解。社區描繪亦能為前線同工帶來一些重要的啟示,包括社區主要持份者對社區的期望、取態和其關心的事項,甚至認識到他們能夠為社區提供的資源和作出的貢獻。在前線同工籌備開展一項具影響力的服務/計劃時,這些對社區的認識和啟示可為他們提供指引,而該項服務/計劃則為現實情況作基礎的改變理論(Theory of Change)所支持的。
即使服務/計劃正在進行,同工亦應定期進行實況理解的工作,因它可協助同工持續地檢討及評估服務/計劃的成效和影響。進行影響評估有助同工記錄和了解社區人士和其他主要持份者因參與服務/計劃所經歷的改變,它同時可呈現出一些需要同工注意的地方,例如服務/計劃對社區人士帶來的非預期或負面的影響。因此,同工可因應服務/計劃後所進行的實況理解,不斷地調整及改善服務/計劃,以達至最理想的效果和最大影響力。
無論是服務/計劃前或後的實況理解,都可以用不同的質性研究方法進行。質性研究可以幫助同工收集豐富的數據,到進行資料分析時,就可深入地了解服務/計劃對社區的影響及得出有啟發性的發現。此外,質性研究當中的參與式行動研究(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肯定式探詢(Appreciative Inquiry)和社區敘事(Community Narratives)等研究方法可以令社區人士充權。
鄺嘉仕先生
救世軍
社會服務部研究主任
講題: 救世軍青年就業服務使用社會影響評估的經驗分享
救世軍青年就業服務在2010年開始運用社會福利發展基金,為「工作為本師徒計劃」模式進行成效評估,並建立科學化的青年人就業力評估工具。服務單位在2014年參與由國際扶輪3450地區舉辦,並由香港社會服務聯會進行社會影響評估的「扶輪支援青年向上流動計劃」。是次評估後,服務單位及國際扶輪3450地區均認為評估結果有助於改進服務的框架,及為服務單位向其他社會人士介紹「工作為本師徒計劃」模式對服務使用者、合作團體或社會上的成效及影響時,提供實證支持。救世軍青年就業服務在2015年,與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合作為另一個運用該模式的計劃再進行一次社會影響評估,隨後繼續在另外兩次和其他合作伙伴合作,於不同行業推行的「工作為本師徒計劃」模式,自行進行社會影響評估。救世軍青年就業服務在未來會配合國際總部影響評估的發展,再以過去數次社會影響評估的經驗,以檢視未來在香港進行影響評估的工作。
趙漢文先生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
副總幹事
講題: 開飯服務-童心飯堂:社會影響評估與服務發展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於2009年在灣仔首推創新的「開飯」服務,協助受經濟影響的人士以$10享用優惠有營養的晚餐,並提供情緒輔導及就業資訊。因著社會的需要及經濟問題對家庭的影響,「開飯」服務不斷於多個社區拓展服務,更於2013年推出全港首個以兒童及其家長而設的「童心飯堂」。為基層家庭提供營養晚餐,並於飯後推行一系列以遊戲、音樂、藝術等元素的兒童及家長支援活動,以增加兒童發展及培育機會、紓緩情緒、減輕家長管教的壓力,從而加強家庭的抗逆力及親子關係。
透過多年「開飯」的經驗及參與社會影響評估(Social Impact Assessment),評估有助檢視內容是否達致預期效果,及作為拓展「飯堂」服務內容的參考,從概念到實踐至檢討,更有系統地改善服務質素,以貼近基層家庭的情況及回應社會的需要。
鄭淑貞女士
聖雅各福群會
社會經濟及社會企業(土作坊)項目主管
講題: 評鑑聖雅各福群會土作坊的投資與回報
聖雅各福群會土作坊獲香港社會效益分析師學會邀請進行一項社會投資回報評估(SROI),主要研究經費由民政事務局「社會企業社會影響研究資助計劃」撥款支持。阮耀啟博士協助是項研究。研究結果顯示於2013-2014年度,土作坊的社會投資與回報比率為7:1,即投資港幣1元在土作坊的產品或服務,所產生社會價值為港幣7元。根據研究分析,創造社會價值的範疇包括:社區發展(44%)、工作融合及社區(32%),及支持農業(24%),這三方面同時是土作坊的使命,可見社會企業有助推動社區發展服務、改善街坊生計,以及促進經濟發展。
透過進行社會投資回報評估,土作坊不但更清楚及更有系統地了解到各持份者對她的想法,評估所得出的社會投資與回報比率亦有助於土作坊與商界及政府人士,甚至公眾溝通。
張一心女士
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
總經理 – 持份者管理及中央行政
講題: 出產及效益為本評估以外的新一頁
新世界集團(「集團」)於2012年開展為期七年的可持續社區計劃 -「飛躍新世界」。在計劃推行了三年後,望為檢視計劃帶來的社會影響,集團進行了實證為本的社會影響評估,期望其結果能幫助作出有依據的決定,調整有關計劃內容。
了解到單純以產出數字去檢視計劃效果的局限性,集團考慮進行社會影響評估來檢視有關計劃的成效。另外,由於計劃涉及眾多持份者,集團希望利用香港大學與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共同研發的社會影響評估的框架,以量度並呈現計劃產生的社會影響。
是次評估確定了計劃正朝着其社會目標的方向發展,而負責「飛躍新世界」的工作團隊,更會因應評估報告所提出的設計及執行計劃方面的建議,完善計劃內容,提升計劃的整體效果。
從評估設計的角度看,於計劃開始時進行前測及於計劃開展數年後進行後測是相對理想的做法,可以追求較高層次的實證。可是,由於進行是次社會影響評估時,「飛躍新世界」已經開始了幾年,所以評估並未能蒐集參加者在計劃前的數據,作出比較。因此,此評估採用了一次性的設計,並以已取得的大數據作基準去進行比較。
阮耀啟博士
香港社會效益分析師學會
行政總裁
講題: 如何運用SROI進行質性社會影響評估?
SROI(社會投資回報)普遍被認為是量化的影響力評估工具,應用時必須進行數量化及貨幣化的操作,然而很多服務機構就比較能接受質性的社會影響評估。此專題演講會分享如何運用SROI進行質性社會影響力分析和預測,並會引進「社會影響風險」(Social Impact Risks)的概念,探討創效投資者和服務營運者,如何能避免或盡量減低各類型社會影響風險出現的可能性。
關志康先生
豐盛社企學會
董事
講題: 社會效益量度 - 由小做起
社會效益量度最近受到青睞,特別是在社福界的同工。 社會一詞泛指由個人層面到家庭關係,由社群而至社會整體,所以很難有一套完整的系統去量度任何社會項目產生的所有效益。我們豐盛社企學會提出一套針對受助者和主要持份者的量度方法,特點是涵蓋個人的感官、認知及行為層面之改變。我們期望一套簡單易用的方法比較適合前線社工同事及當中的項目經理去使用及明白。帶來日常工作的方便。
張博宇先生
團結香港基金
高級研究員
講題: 社會效益評估及評估框架
社會效益評估在近幾年開始吸引國際目光。在英國、澳洲及美國,不少非牟利機構、社會企業及商業機構,都開始評估他們對社會的影響。當地亦發展出不同的評估框架,例如社會成本效益分析(SCBA)、社會投資回報(SROI)及B-Impact Assessment等。
雖然香港在社會效益評估方面還處於起步階段,但已經出現多種針對香港情況的評估框架。這些框架都有不同的共通點,但對於剛接觸社會效益評估的人士來說可能會有點混亂。講者會簡介評估的基本步驟,以及香港現有的評估框架。
另外,講者亦會討論團結香港基金就促進社會效益評估應用提出的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