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優質社會服務實踐與研究會議

主題:
以合作及研究推動創新社會服務實踐及發展
簡介:
社會服務界一向追求卓越服務實踐,本會在過往幾年曾舉辦一系列論壇及工作坊,介紹循證為本實踐的本土智慧及海外經驗。今年,我們更組織了一個本地社會服務工作者及研究人員的交流網絡,期望業界互相激勵學習,探討如何透過進行研究,提升服務效能之餘,亦推動服務創新。

在過往數年努力建立的基礎上,我們期望藉會議打造更廣闊的分享平台,因此邀請本地服務機構、學術界、公民團體及私人慈善基金到來,分享他們如何與其他持份者合作,推動社會服務發展、服務評估,及政策倡議相關的研究。此外,我們亦有幸邀請了來自澳洲RMIT大學的 Martyn Jones 教授,就當地如何推動跨界別組織合作,藉研究推動服務創新作主題演講。教授亦會在會議翌日為我們進行如何進行以實踐為基礎的研究(practice-based research)工作坊。
日期:
2015年1月29日(星期四)
時間:
上午9 時15 分至下午5 時正 (登記時間: 9 時正)
地點:
灣仔軒尼詩道15 號溫莎公爵社會服務大廈1 樓禮堂
語文:
英語及粵語
報名費用*:
$150 (社聯會員)
$200 (非社聯會員)
$50 (全日制學生)
* 特別優惠: 同時參與會議及工作坊
$400 (社聯會員)
$500 (非社聯會員)
報名方法:
查詢:
(電郵) agnes.yang@hkcss.org.hk / tanni.hsu@hkcss.org.hk
(電話) 28642975 (楊佩賢小姐) / 28762414 (許丹妮小姐)
合辦: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及香港大學睿智計劃

程序:

     
9:20am 歡迎辭
9:30am

主題演講:
研究工作締造不同 創新合作的工藝

by Professor Martyn Jones
School of Global, Urban and Social Studies
RMIT University, Melbourne, Australia
10:40am 小休
研究分享:並行會議
11:00am 機構與學術界的合作
(Room 201)
機構與公民團體的合作
(Room 202)

「用者參與福利服務管理」協作研究


梁芷芳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助理教授
梁贊權先生
明愛元朗長者社區中心
督導主任
葉鵬威先生
明愛長者聯會

構建劏房租金指數─
一個揭示匱乏居民生活困境的政策倡導嘗試


姚松炎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
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
副教授
未來城市研究所
副所長
梁嘉敏女士
香港中文大學
研究生
吳堃廉先生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
高級服務幹事

「香港低收入家庭的兒童照顧服務」研究


洪雪蓮博士
香港浸會大學
社會工作系
社會工作社會科學碩士
課程統籌主任、副教授
陳惠容女士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社會保障及就業
總主任

生與死教育計劃-跨專業質性訪談經驗分享


梁梓敦先生
安寧服務部
高級服務經理
陳曉蕾女士
《死在香港》系列報導作者
記者

發展智障人士生死教育的協作經驗


周燕雯博士
香港大學
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
副教授
盧耀文先生
東華三院賽馬會復康中心
主任

香港復康會與病人互助組織合作研究及倡議的經驗


熊德鳳女士
香港復康會
研究及倡議中心
經理
鄺嚴惠深女士
香港協癇會
12:45pm 午餐
2:00pm 研究分享:主題會議
機構與投資者的合作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 - [開飯服務 -童心飯堂] 項目


趙漢文先生
培訓及就業服務
服務協調主任
李愛華小姐
美心集團
公關及營業總監

SmART青年計劃及「六藝」與早期認知障礙症


陳翠琼博士
何晶潔家族基金及何張淑婉慈善基金
協調主任

「李國賢兒童基金 – 樂啟航」計劃研究


楊可欣女士
李國賢基金會
高級項目經理
3:45pm 小休
4:00pm
主題討論
開展及維持合作關係﹕歐洲經驗與本地服務研究的發展

社會服務實踐研究小組代表

熊德鳳女士
香港復康會
研究及倡議中心
經理
黃子瑋先生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政策研究及倡議
社會發展
總主任
王銘恩先生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研究幹事
何俊傑先生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政策研究及倡議
社會發展
主任

第4屆歐洲社會工作研究會議參加者:


鄧宛芯女士
4:45pm 總結

講者:


Prof. Martyn Jones

School of Global, Urban and Social Studies
RMIT University, Melbourne, Australia

主題演講: 研究工作締造不同 創新合作的工藝

社會服務界日益重視研究,但要在社福界內展開研究工作,及展示研究對業界的作用,則並不容易。事實上,單以正規的研究方法論,不足以涵蓋「研究」這門工藝及其應用。研究這門工藝源於對研究本身性質及其在社會工作實務及政策創新上的應用外,更涉及各方合作以應付當中帶來的挑戰。是次會議的主題演講,主要分享及探討如何超越研究工作本身,進一步了解在研究過程中與夥伴合作這門藝術所需的質素與能力。
一直以來,研究工作直接或間接地為改善人們的生活而存在,特別是對於被邊緣化及弱勢群體。研究過程中需要不同背景、想法的人士,就共同目的及目標合作。主題演講將反思在不同研究項目上,澳洲RMIT大學與當地社會服務界別合作的經驗,藉此勾劃循證創新的原則及方法,同時討論有關做法的困難及得著。雖然涉及大量投資,但創新合作對推動研究極為重要,除了為服務對象和社區帶來正面影響,亦有助孕育創新想法

梁芷芳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助理教授

梁贊權先生

明愛元朗長者社區中心
督導主任

葉鵬威先生

明愛長者聯會

講題:「用者參與福利服務管理」協作研究

協作研究把大學研究員,服務提供者和服務使用者的觀點和經驗帶進研究的歷程,讓研究能更貼近社福實務的需要。一項由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和香港明愛安老服務合作推行的協作研究始於2012 年,研究目的為探討如何加強服務使用者在服務管理上的參與;研究團隊成員包括大學研究員、服務單位職員、以及服務使用者。研究團隊代表會介紹不同背景的研究員如何參與擬訂研究問題和研究方法,並協助資料收集和分析。簡報還會討論協作研究過程遇到的困難及應對方法。


洪雪蓮博士

香港浸會大學
社會工作系
社會工作社會科學碩士
課程統籌主任、副教授


陳惠容女士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社會保障及就業
總主任

講題: 「香港低收入家庭的兒童照顧服務」研究

近年,日間兒童照顧服務不足、生育率下降及政府希望釋放婦女勞動力等課題都引起社會關注。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獲擇善基金贊助,並邀得學者共同進行此研究。研究目的為辨識服務縫隙、分析服務營運機構面對的障礙、識別新的服務計劃及海外兒童照顧的政策及經驗等,並提出改善政策及服務的建議,為日間兒童照顧服務提供一個概括性的檢視。研究採用了文獻回顧、個別訪談、聚焦小組會議及電話調查,向不同持份者收集資料及意見。持份者包括政策釐訂者、政府官員、服務提供者及低收入家長。研究的主要結果顯示兒童照顧服務不足對低收入家庭影響較大,包括對主要照顧者( 母親) 的支援、面對經濟壓力及現時子女的照顧安排的滿意程度等方面。個別訪談及聚焦小組訪問也顯示低收入家長在獲得長全日服務及有質素的社區保姆照顧服務方面遇到困難。研究在政策及服務方面提出改善建議。


周燕雯博士

香港大學
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
副教授


盧耀文先生

東華三院賽馬會復康中心
主任

講題: 發展智障人士生死教育的協作經驗

智障人士的平均壽命延長了,本應是個好消息,然而亦增加了他們面對至親離世的機會。智障人士因喪親而引起的需要,一直都被忽略,甚至有些人認為智障人士面對喪親時沒有任何需要。有見及此,東華三院與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行政學系在2011年開始推行了一系列關於智障人士喪親經歷的學術研究,旨在為這新趨勢作準備。這系列的研究為亞洲首項,除了肯定智障人士有能力去理解死亡外,更開發及測試一套適用於智障人士的生死教育小組計劃及推行方法。與此同時,亦設計及測定了一個評估本地智障人士喪親反應的量表。是項研究將會對發展智障人士善別服務提供寶貴資料,亦為日後的評估工作奠下基石。

姚松炎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
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
副教授
未來城市研究所
副所長

梁嘉敏女士

香港中文大學
研究生

吳堃廉先生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
高級服務幹事

講題: 構建劏房租金指數 - 一個揭示匱乏居民生活困境的政策倡導嘗試

雖然香港已有一些關於房屋租金指數存在,如政府差餉物業估價署的租金指數等。但現時並未有關於細分單位( 劏房) 的任何租金資料或指數。然而,對劏房的住戶而言,他們對市場信息的需求最為迫切, 因為他們通常是最低收入的家庭組別,租金變化對他們的生活質素影響最大,亦是最容易受到不合理租金上漲的一群。目前,他們僅僅依靠地產經紀取得市場資訊,但因為地產經紀的佣金乃根據各單位的月租的一個固定百分比來計算,明顯有嚴重的利益衝突,不一定向租戶提供全面而準確的租金資訊。 因此,這項目旨在構建在香港的劏房單位的季度租金指數,項目由香港中文大學未來城市研究所、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及全港關注劏房平台協作研究而成。該指數是基於一種新的估算方法,通過在同一單位的全單位應課差餉租值與其內的劏房實際市場租金之間的比較方法,來估算全區及全港的劏房租金指數。隨著時間的推移,兩者在租金變化上的差異,便可以追蹤出劏房租金指數變化與差餉物業估價署的香港房屋租金指數變化的高低。此租金指數亦能展示匱乏居民的生活狀況以作倡導政策轉變。作為一個與學者及前線社工合作的計劃,結連了建立研究模型及善於理解匱乏居民的專家,更將學術知識應用於為匱乏居民爭取應有權益的政策之上。


梁梓敦先生

聖公會聖匠堂長者地區中心
安寧服務部
高級服務經理


陳曉蕾女士

《死在香港》系列報導作者
記者

講題: 生與死教育計劃-跨專業質性訪談經驗分享

2013 年7 月獨立記者陳曉蕾出版了一本名為《死在香港》的書籍,內容大篇幅地報導香港的臨終關懷、生死教育及殯儀等服務概況。此書出版後成功引起傳媒和社會大眾對死亡的關注及討論。原來出書緣起自一位社工梁梓敦多年來在前線工作的經驗和觀察,以致主動邀請合作。兩位講員將會分享社工和記者兩種不同專業人士如何運用各自的專業知識合作推動公眾關注社會議題的經驗。


熊德鳳女士

香港復康會
研究及倡議中心
經理


嚴惠深女士

香港協癇會會員

講題: 香港復康會與病人互助組織 合作研究及倡議的經驗

對很多人來說,研究是專業人士的事情。事實上,研究是服務使用者的專利。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自1994年始展開長期病患者和殘疾人士的社區復康服務,並於2012年成立研究及倡議中心。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服務使用者/ 病人自助組織/ 關注小組等都參與不同類型的研究和倡議工作。除了作為被動的研究對象外,他們都扮演不同的角色,包括提出研究主題、共同制定問卷、作為訪問員、接受訪問、輸入數據、參與演譯數據、作出建議及向傳媒發佈等。最重要的是以「過來人」的經驗把研究資料向有關政府部門反映、進行游說、教育社會大眾,並為自己的訴求發聲。對社會服務工作者和研究人員來說,與病人自助組織在研究和倡議的協作亦能提升用者參與和賦權的歷程,並促進服務的持續改善和發展。

主題會議講者:

機構與投資者的合作


趙漢文先生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
培訓及就業服務
服務協調主任


李愛華小姐

美心集團
公關及營業總監

講題: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 - [開飯服務 -童心飯堂] 項目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童心飯堂』得蒙利希慎基金及美心集團的資助( 膳食),於2013 年1 月開始在油尖旺及九龍城區共4 個飯堂提供廉價飯餐服務,飯堂於星期一至五晚上提供經註冊營養師設計的飯、餸和熱湯,幫助低收入家庭紓緩經濟壓力外,而孩子能夠攝取均衡的營養。飯後再推行一系列有關兒童德育、身心發展及家庭支援活動。 飯堂亦同時成為社區人士參與服務的平台,將資源及關懷帶進這群低收入家庭,讓貧窮孩子能夠得到平等發展和培育的機會,減低跨代貧窮的風險。『童心飯堂』透過進行社會影響評估,證明了計劃對社會帶來正面影響,包括協助超過90% 參與家庭節省了膳食開支、82.6% 節省了煮食時間及90% 家庭在飯堂中建立了社交支援網絡,為服務未來發展帶來正面啟示。


陳翠琼博士

何晶潔家族基金及何張淑婉慈善基金
協調主任

講題: SmART 青年計劃及「六藝」與早期認知障礙症

為使資助項目的影響及效能達至最佳效果,基金會首先找出問題 / 服務需要所在,然後尋找合作伙伴,支持實證研究,開展項目;基金並樂意推廣有效的實踐方案,讓更多人受惠。 目前,我們與非政府機構和學術界合作,推行兒童和長者項目及進行本土化的實證研究。「SmART 青年計劃」每週在黃大仙及深水埗兩所小學以戲劇和音樂活動,拓闊40 名小學生的生活體驗,以藝術影響生命。在面對人口老化的問題上,我們致力為患有早期認知障礙症的長者提升生活質素,數個項目分別以自我表達藝術、中國傳統「六藝」活動及音樂和運動, 改善和促進長者的認知、心理和社交功能,從而可繼續在社區生活,享受豐盛晚年。各項計劃均會從實驗組別和對照組別收集量性和質性數據,並在計劃完結時,總結經驗和撰寫執行及培訓指引。我們將分享在實踐過程中,各個持份者的角色、參與、期望和挑戰。


楊可欣女士

李國賢基金會
高級項目經理

講題: 「李國賢兒童基金 – 樂啟航」計劃研究

嬰幼兒時期是成長的關鍵,為兒童日後的發展奠定基礎。不過在香港, 很多貧窮家庭未能為其嬰幼兒提供所需的培育:社區亦缺乏適合他們的服務。貧窮家庭兒童往往從幼稚園開始已落後於同齡兒童。「李國賢兒童基金 – 樂啟航」計劃結合研究和服務,旨在建立一套針對基層家庭嬰幼兒的早期教育及家長課程,促進其學習及發展。計劃由理工大學梁敏教授及香港大學曾潔雯副教授領導。

社會服務實踐研究小組代表

熊德鳳女士

王銘恩先生

黃子瑋先生

香港復康會
研究及倡議中心
經理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研究幹事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政策研究及倡議
社會發展
總主任

何俊傑先生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政策研究及倡議
社會發展
主任

第4 屆歐洲社會工作研討會議參加者

鄧宛芯女士